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,是不是常见这样一个场景:县衙里,犯人跪在地上合肥配资公司,衙役把文书摊在他面前,吆喝一声:“画押!”犯人手一抖,拿着毛笔,胡乱写几个“鬼画符”或者干脆画个圈,再用手指蘸点红印,摁个手印。
那么问题来了。古代哪有什么指纹技术啊,既然没人能检测真假,那这些画押、手印有啥用呢,不会随便糊弄一下就算了吧?
其实啊,咱们老祖宗可一点都不糊涂,这里面的门道,聪明着呢!
01、不会写字,画押就是“签名”
在古代,识字的人少,大多数老百姓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。可法律、契约又要留下“本人同意”的凭据,这时候怎么办?办法就是“画押”。所谓画押,说白了就是用符号代替签名。
有的画个“圈” 有的画“十字” 有的直接画个自己常用的小记号这就相当于现代的“签字确认”,即使字丑、符号简单,但只要是你本人当场画的,就能当做证据。所以,画押是文盲的签名方式,目的就是防止事后抵赖。
展开剩余69%02、手印可不是摆设,有独一无二的作用
更有意思的是,古代还会要求摁手印,就是把手指蘸上朱砂或者墨汁,往文书上一摁。虽然古人没有指纹识别的科学概念,但他们早就发现了,每个人指纹的纹路都不一样。
《清律》里就有相关记载,很多契约、官府文书上都会要求签名和手印。这样一来,哪怕画押的符号别人能模仿,手印却难以完全照搬。
这就和现代的“签字、按指纹”一脉相承。可以说,古人虽然没科学解释,但凭经验总结出:
手印能防伪,比单纯的画押更靠谱!
03、契约、官司都要“画押、手印”
举几个例子:
买卖契约
古代买房、买地,都会写契约书,买卖双方不仅要写名字,还要画押、按手印。这样日后再有人翻脸不认账,拿出契约一对照——画押的记号、手印的纹路,跑不掉。
官府文书
衙门审案,犯人招供时要写口供,最后签上名字,画押摁手印。这样即便翻供,也有凭据在案,避免耍赖。
典当契约
古代常有人去当铺典当衣物,契约上也要画押。万一事后说“我没去过”,当铺就能拿出契约:画押、手印俱全,你赖不掉。
04、有人说:那不会有人冒名顶替吗?
确实,古代也有托人代写的情况。比如某些文盲会请别人写契约内容。但关键点在于:画押和手印必须本人完成。别人代写名字没问题,可画押的符号和手印,不是本人动手就没法糊弄。再说,衙门签文书,都是当场操作,差役、里正都在旁边盯着,谁敢乱来。
所以,画押和手印就是双保险:
画押是签名 手印是“生物特征”放在今天看,这就是古代的“签名、指纹认证”。
05、古人的聪明在哪?
其实啊,古代没有现代科技,却懂得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文盲不会写字就画押 怕别人模仿就加手印 怕事后赖账当场见证人作证这一套下来,环环相扣,比我们想象得精明多了。就好比今天的电子签约,还要发验证码、扫人脸,归根到底,和古代的逻辑是一样的,确认你本人确实,认可了这件事。
END
所以说,古代犯人画押、契约摁手印,绝不是走过场。哪怕没有指纹鉴定仪合肥配资公司,祖先们早就知道,手印独一无二,画押能防抵赖,再加上当场见证人,几乎铁证如山。这就是古人的智慧,用最朴素的办法,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。下次再看电视剧,听到那句“画押!”可别再以为是随便糊弄了,其实背后大有讲究呢!
发布于:甘肃省鼎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